欢迎光临南京市江宁高新区中学!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校资讯>>文章内容
教育奠基中国 改革成就未来 ——参加“纪念改革开放40年教育改革发展研讨会”有感

发布时间:2019/1/9 15:04:45 作者:卢茜 浏览量:1912次

教育奠基中国 改革成就未来

——参加纪念改革开放40年教育改革发展研讨会”有感

20181222号,我校芮火才、陶德财、杨娟、卢茜四位老师受邀参加了在宁波市华茂希尔顿酒店举行的——纪念改革开放40年教育改革发展研讨会。

u=3482503404,1355725170&fm=173&app=49&f=JPEG.jpg超级截屏_20190101_212323.png

大会由中国教育报刊社副总编辑陈志伟主持,宁波市副市长许亚南女士、浙江省教育厅厅长陈根芳、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翟博、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王家勤分别致辞。    u=2592642715,2798811709&fm=173&app=49&f=JPEG.jpg

围绕“教育奠基中国 改革成就未来”的主题,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徐辉,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连宁,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张力,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闵维方,在会上做主旨报告。

IMG_20181222_092325.jpgIMG_20181222_102924.jpg

徐辉教授的报告以宁波的高等教育发展为例,阐述了高教改革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朱永新的报告总结了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主要成就,积累的主要经验,并指出我国新时代教育面临的新挑战,还给出了中国教育需要深化改革开放的建议;李连宁的报告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教育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以及新时代教育法治建设面临的问题;张力的报告以理论联系数据分析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教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闵维方的报告则是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作了一个总结。

IMG_20181222_105805.jpg IMG_20181222_133324.jpg

大会围绕改革开放40年的教育改革发展历史经验、中国教育新跨越、教育法治建设、教育对外开放、教育政策变迁、高等教育改革、基础教育价值取向、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主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IMG_20181222_140124.jpg IMG_20181222_142117.jpg

在交流探讨中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子季提出了“当前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十大重大问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尹后庆则认为“谁赢得高中,谁就赢得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康凯提倡“以实战化实习实训铸就学生的竞争力”,宁波市教育局局长黄志明把宁波教育改革开放的探索和实践展示给大家,浙江省教育科学院原院长方展画提出教育改革的最后一公里——课堂革命,宁波华茂国际学校校长叶斌对国际教育本土化的实践与展望跟大家进行展示和分享。

IMG_20181222_145244.jpgIMG_20181222_152012.jpg

大会还就“区域(学校)教育现代化路径”“区域(学校)教育品质提升”“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区域(学校)教育”“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等主题展开圆桌讨论。我校芮火才校长参加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区域(学校)教育”为主题的讨论,并发表了精彩演讲。

IMG_20181222_154140.jpg u=566399013,2550641147&fm=173&app=49&f=JPEG.jpg

中国教育电视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教育电视台原总编辑、副台长陈力做总结发言。大会结束后还举行了中国教育战略学会区域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我校列为理事单位。

IMG_20181222_171600.jpg

一、参加此次会议的主要收获:

1.教育是“既要见树木又要见森林”的过程,要在当今社会环境大背景下去理解教育的理念、教育的价值和教育的追求,不能局限于学生的“成绩”,而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学生,而不仅仅是只会考试的学生。

2.教育改革必须直面当今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唯分数论英雄”、“教育不公平”等,只有拿出“敢为人先”的勇气,锐意改革,激励创新,才能让教育改革持续深入,让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3.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一线教师是学校的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必须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提升教师的责任心与担当力,增强教师的综合实力,从而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4.在当今这个大数据(智能)时代,日常的学校教育要与之相适应、融合,不能因循守旧地排斥大数据在教育上的应用,拒绝一切智能产品进入课堂,但也不能完全依靠大数据和智能产品来解决我们在学校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对学校工作的几点建议:

1.学校要有大的格局,有高远的追求,遵循“人的发展”的需求,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鱼”和“熊掌”兼得的目标。

2.加强我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打造一支有创造力的学习型的教师队伍,让每一位老师都能成为智慧型的教师。

mmexport1547011381307

三、谈谈自己参加这次会议的感想:

1.能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去聆听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教育改革的看法,新的理念、思路、方法都让我对教育改革有了新的理解,也让我看到了作为一个教育者追求的高度与深度,开阔了眼界,打开了思路,也对我今后的工作有巨大的指引作用。——卢茜

2.此次宁波之行给我印象最深的朱永新教授作的关于《中国教育需要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报告,他为我们描绘了未来学校的蓝图,强调未来学校应该以生命教育、社会教育和精神教育三方面内容为重心,其实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教学一线工作者对美好教育的憧憬,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会逐步实现。——杨娟

3.这次的研讨会让我有幸目睹了很多教育大咖的风采,钱湖碧水,杏坛荟萃,受益良多。然而,感触最深的还是协办方华茂教育集团对教育的这份情怀。启智蒙正,温润而泽,教育的底蕴与渊源让华茂有了浓浓的书香气息和书卷气质。恪守“育人为本,支教为荣”的内涵文化,做更有价值的事,47载对教育初心的坚守,对教育的回馈,叫人敬佩!--陶德才

附:芮火才校长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区域(学校)教育”为主题的圆桌讨论中的精彩演讲:

关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区域(学校)教育”的基本观点:

  1. 人工智能(大数据)不可能自动给教育带来根本性的变革。一是教育非常复杂,人工智能(大数据)很难与其融合。二是教育改革本身是个复杂系统,不可能药到病除。三是如果教育的价值追求不高尚,人工智能(大数据)只会让教育雪上加霜。

  2. 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大数据),充分发挥其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使学生想学习不一定去学校,在学校不一定在教室,在教室不一定依靠老师变成现实。同时在个性化教育方面人工智能(大数据)可以有更高的追求。

3.警惕人工智能(大数据)对教育可能造成的伤害:(1)削弱教育与自然和社会的直接对话,因而造成教育与生活的进一步分离。(2)热衷于教学方式的改变而迷失了教育改革的本质追求:改善人与人的关系。(3)用人类已有的认识去限制人和未来的无限可能,而且似乎因证据确凿而振振有词(因为是依靠大数据得出的结论,但可能因为数学统计模型本身有局限,所以结论自然不可信或不可全信!)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推荐内容

弘扬雷锋精神 做文明

男: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七二班的赖嘉淇。女: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七二班的高兴。合:今..[详情]

科学好好玩 好好玩科

2月26日,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更好地践行“让学校适应学生”的教学理念,我校特邀请来自台湾的力翰科学教育研究中心的教师团队,为我们的同..[详情]

我校举行新学期第一次

我校举行新学期第一次家委会会议为了表明我校开放办学的决心和信心,更好地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赋予家长对学校工作更多的知情权、评议权、..[详情]
热门文章

站点统计:昨天访问: 4832 | 今天访问: 591 | 本月访问: 52042 | 上月访问: 118780 | 访问总数: 3834372 | 文章总数: 3196

Copyright © 2018 gxqzx.jnjy.net.cn All Right Reaserved. 南京市江宁高新区中学 拥有所有版权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科学园龙眠大道与玉树路交叉口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