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沟通 ,心心相连
——江宁高新区中学班主任培训报道
发布时间:2021/10/18 14:31:28 作者:张蓉 浏览量:1575次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最完美的教育是学校和家庭的结合。”良好的家校沟通,可以助力孩子的成长,但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不同的家庭环境,家长的人生经历和性格也各不相同。为了提高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能力,2021年10月15日德育处利用班主任例会时间,邀请了芮火才校长为全体班主任带来了“家校的沟通技巧”的主题分享。
芮校强调尊重是家校沟通的前提。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彼此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敬人者,人恒敬之”。再沟通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注意细节。不能孩子一犯错误就联系家长,会让家长感到老师就知道告状,从而产生不愿意配合老师的情绪。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当孩子取得一点进步时,老师一定要告知家长,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和关心。当孩子出现问题需要与家长沟通的时候,要陈述事实,客观评价,同时还要安慰家长,告诉家长孩子出现问题自己先不要着急,孩子偶尔犯错是难免的,我们一起来慢慢引导、教育他。惩罚不是最终的目的,惩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有规矩意识,以免走上社会没有规矩意识,会出现更大的问题。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对注意在沟通的过程中要多给家长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而不只是将问题反馈给家长,这样会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而不是冷冰冰的公事公办,对孩子冷漠不关心。建设性的意见就需要老师们平时多积累,除了自身的经验外,还要多跟周边有经验的班主任沟通,多看书多参加相关的培训即经验分享等。同时还要注意倾听。任何教师,无论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让家长多角度地了解自己的孩子。通过一些活动,家长会清楚意识到和老师配合的重要性,会更多地求助老师、依赖老师。这时,也是建立我们专业性的最好时机。家长得到老师的帮助后,会更加信服老师,尊敬老师。让家长了解教育目标及学生应达到水平,并逐步渗透教育理念。同时了解家长的教育方法,找出问题的原因。家长和老师共同制定适合自己孩子的的解决办法并共同努力,使家校共育取得最好的效果。
听了芮校的分享,新教师们纷纷表示:同理心、责任心,掷地总会有声音。教师工作事无巨细,对我们的要求非常高,也常出现不理解的声音,我们仍然要守住教师这一职业的使命,对家长持有同理心,对学生要有责任心,用一颗平常心化解不良情绪,用发展的眼光,静待花开。


弘扬雷锋精神 做文明
科学好好玩 好好玩科
我校举行新学期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