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江宁高新区中学!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型组织>>读后感>>文章内容
《自由学习》读后感(龚明红)

发布时间:2020/6/1 8:16:01 作者:马丽 浏览量:1523次

美术课堂中教师如何成为学习的促进者

现代社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求教育者更加重视对人才的培养,美术不再只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作用。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如何给学生学习的自由,或者说如何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的促进者?在读完《自由学习》一书后,我想就书中所学谈谈我的个人看法,以及一些问题。

目前我们的教学本质还是“杯与壶”的学习理论,也就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将书本中的重要指示灌输到学生的脑海里,但是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会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很多时候学生都会感到学习非常的枯燥无聊,甚至在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时会产生挫败感。

这在美术课堂上我也曾经不止一次遇到过到过,例如:美术课程中的欣赏评述课里面的作品非常多,这个时候就很难兼顾学生学习时的自由探索,更多的是想将画作中的中电信息一字不落地塞进学生的记忆里,这个时候就会很明显的感觉到部分学生会走神,或者提不起来学习的兴趣。

于是我就有了第一个问题,学生在学习有意义且感兴趣的事情时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孩童时期我们总是对身边的一切充满好奇,拿我自己来说,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幼儿园美术课时老师让我们画小蚂蚁搬家,班里同学都是照着书上的图给侧面的小蚂蚁画了三条腿,只有我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想法画了六条腿,作业发下来后我被老师批评了一顿,因为我没有按照书上的画,但是我清楚的记得自己仔仔细细观察过小蚂蚁,无论怎么看都是能看到六条腿的,好在回家之后我的父母并没有骂我,甚至还陪着我一起观察蚂蚁,也证实了我的画确实是对的。除此之外小的时候父母还陪我一起探索发现了小蚂蚁是通过气味认识回家的路、蚯蚓切成两段之后还是可以成活,甚至还带我养过小蝌蚪、蚕宝宝……这些事情过了二十多年回想起来还是非常有趣。

上学期的美术课程中我自作主张的给学生们开设了一节户外写生课。本来有着各种各样的担忧,但是到了户外发现学生很多时候其实是超出老师预料的,他们会自己对比,会发现学校的路越远的地方越窄;会盯着一片落叶仔仔细细描绘其中的叶脉;喜欢独处的学生会自己一个人观察楼梯的高矮渐变规律;还有些同学观察到有些不起眼小草边缘还长着的小绒毛,会讨论这些小绒毛到底有什么作用,是不是为了防御小虫子。尽管他们的没有高超的绘画技法,画面呈现出来乍一看也并不十分完美,但是仔细看他们的作品不难发现他们会把自己观察到的东西放进画面里。我相信他们这节课观察到的小路、小草、叶脉、楼梯等等过了很多年还是会清晰的记得,这不比我们在课堂上拿着图片教他们近大远小效果好多了么?在我看来这就是学生在学习有意义且感兴趣的事情时该有的样子。

这时就产生了第二个问题:学生的兴趣、目标还有爱好到底是什么?我该怎么发现他们的兴趣?怎样去激发他们的兴趣?

回想我们接受过的教育,很少有老师会问学生,你的兴趣是什么?更多的时候我们想要的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所以很多学生都会因为学校的学习而变得麻木,忽视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这样并不是说学校教育不好,只是说我们作为教师是不是也可以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花些时间去关注学生真正的内心需求,了解他们所感兴趣的东西,在这样健康的心里氛围中,学生应该会更加有活力,也会更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内心的想法的意愿。

举个例子,还是那节户外写生课,这节课有个学生非常特别,他花了一整节课的时间画了一辆车,画的非常的细致,可见他对那辆车的观察十分的仔细。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我正好随手翻了一下他之前的作业,发现他的本子上还画了很多小汽车,大大小小的,都十分精致。我就在空白处给学生写了一个:你好像很喜欢小汽车,画的特别好,加油!后来再收作业的时候发现学生在我的留言后面加了一句:谢谢老师!批改作业我一直有给学生写几句话的习惯,这个是第一次受到学生的回复。后来他的作业里很多都有汽车相关的元素,包括图案设计的作业也有汽车,而且作品设计的非常特别,展示给班里学生看的时候大家也都觉得很棒。

虽然我现在还不能确定作业本上的留言是不时对他后面的创作起到了鼓励作用,但我相信他在发现老师想知道他的兴趣爱好并加以鼓励的时候一定是很开心的,作为美术老师能让学生在绘画创作的同时保持兴趣与热爱,我也非常开心。

有些时候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不是很容易产生,作为老师我们该怎么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书上有写到:“当学生开始接受公立学校的教育之后,他们逐渐丧失了探究和质疑的能力,丧失了好奇心。”我认为其实也可以换个说法,学生在忙碌的学习中没有很多的机会保持充分的好奇,与好奇相对应的就是探索和时间。普通的学习生活中比一定有很多的时间给学生来探索自己好奇的东西,但是美术课与其他课程不一样,这个课程可能会给我们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行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在这个特别的寒假里,美术课也开始了网课,为了尽量减少学生看屏幕的时间,我们没有选择直播课程,而是改变了方法,让学生观看一些名画的短视频。本来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这些名画的基本知识,开学后再进行更加深入的教学,但是意外的是好几个学生在看完视屏之后产生了很多关于画作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洛神赋图》有学生来找我聊这幅作品的中的故事聊到曹植的一生,可见学生在看完视频之后又查了很多的资料来解答自己的疑惑,发在群里的小视频倒是无意中起到了抛砖引玉的效果,刚刚好触碰到了学生好奇的点。

由此我也思考在美术开学第一课讲到“八大山人”朱耷,学生对他的作品都十分好奇,为什么他画的鱼都是翻白眼的?可惜当时没有很好的利用到学生的好奇心,直接就看了个视频把答案告诉了他们。下次在上这节课时,是否可以先放一张朱耷的作品,学生一定会感到很感兴趣,这时候让学生自己通过查阅资料,去发现朱耷为什么创作的作品会具有那样强烈的个人色彩,教学效果应该会好很多。

兴趣被激发之后就有了第三个问题,怎么通过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书上写道:“创造性的想法和行为在诞生石就像婴儿一样:不起眼、脆弱、不堪一击。”很多时候学生在课堂上感兴趣时会提出很多很多问题,有时候这些问题会显得有些烦人甚至有些古怪,会让老师觉得学生是不是在挑衅自己。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也在反思,如果我的课堂上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是不是能够沉着应对,是不是能为这些富有创造力的学生提供空间?这还需要后面不断地努力,在课堂上创造一种师生互相尊重同时能够自由表达内心所感所想,让学生能够自由作画,萌发创意,能够大胆的尝试新想法而不用担心受到批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承认学生自身存在的自主发展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因为其个性差异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做的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正确引导、开发学生的兴趣点,鼓励他们敢于思考,敢于提问,敢于创造。所以,我们的美术教学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兴趣,正确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张扬自己的个性,处于一种“自由”的状态,在美术课堂中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相信她们学习美术的热情也会越来越高。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

站点统计:昨天访问: 3434 | 今天访问: 964 | 本月访问: 63051 | 上月访问: 67227 | 访问总数: 3343342 | 文章总数: 3065

Copyright © 2018 gxqzx.jnjy.net.cn All Right Reaserved. 南京市江宁高新区中学 拥有所有版权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科学园龙眠大道与玉树路交叉口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