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江宁高新区中学!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型组织>>读后感>>文章内容
《自由学习》读后感(刘书妍)

发布时间:2020/6/1 17:15:56 作者:马丽 浏览量:1626次

读《自由学习》获学校、教师、学生新的认识

刚收到《自由学习》这本书的时候,有些窃喜,有种正想着要买些什么美食,这就有人送上门了的感觉;后来又得知要写篇文章的时候,又有些无奈,有种学生时代被老师要求写作支配的恐惧感。但现在,读完后我又急切地想写些什么,可能是内心的丰富情感需要一个宣泄之处吧。

这本书的作者我是再熟悉不过了,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所以如此熟悉,可能要归功于某些考研教辅书中,关于他以及他理论的长篇大论且晦涩难懂的知识介绍,说来也神奇,当年我花了无数精力也记不得其中一二,今日那些生硬拗口的介绍更仿佛从不曾在我脑海里留下过痕迹,但如果现在让我来谈谈,我能想到的不是一个个名词和描述的语句,而是丰富的故事和多彩情感。我读书,有写“随记”的习惯,没有逻辑、不做分享,仅记录当时读到某一句时,刹那间迸发的灵感,当读完这本书时,我的随记已经远远超过了这篇文章的字数,可能是有太多的共鸣或是太多的迷茫吧。下面的文章,我就随着自己的本心,写写。

“人本”这是一个充满诱惑又令人恐惧的词,和“自由”一样,人们向往自由,却又对完全的自由感到空虚,因此处于这间隔区中徘徊而不知所往。而学校希望以学生为本,老师希望学生能够“自由”学习,学生自己也渴望一所 “自由”的学校,我们有共同的愿景,却往往在实现梦想的旅途中,因为各自的偏差,使得理想夭折在实施的路上。

读到本书第121页时,我会想起刚入集体时,高新区中学的共同愿景,学校适应学生、鱼和熊掌兼得。是呀,这才是我们的初心,也只有我们明确这个愿景,在平日的教育实施中真正地贯彻它。这又让我联想到现在的线上教学中,如此丰富的活动究竟有什么存在的意义,而我在转告给同学们的时候,又保留了它原本多少的价值。就像上学期,学校开展了一个两节课的艺术分享,同学们通过观看、聆听、动手操作来感受不同艺术的魅力,但在期间,我也看到了些不一样的场景,现在想来,有些令我遗憾。一小部分同学东奔西跑,哪里人多就去哪里,还有些同学在开始15分钟后就问我,老师什么时候结束,我已经看完一圈了。当时的我只是笑了笑了,“赶回”了他们,而今反思,如果当初在活动前给同学们做更多地引导,又或者活动后和大家进行更为细致的交流分享,会让这个获得原本的价值多体现出来些呢。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书中的一句话,大概是说,如果学校有绝对的愿景,且老师和学生有共同的愿景,那无论以后发生什么,大家都能自主地朝向这个愿景去努力。希望以后的自己能带着学校的愿景,和同学们一起落实于方方面面吧。

比起学校这个大的名词,我可能更熟悉于老师与学生这两个名词。读完此书,再谈起老师和学生,我脑海中有着一个个挥之不去的词汇“平等、信任、促进、共同进步……”有太多让我想说的东西,选择一个谈谈“信任”。现在,我算是知道了师生矛盾的一切根源了,可能就要归结于信任二字。因为不信任,所以我常常不敢放手;也因为不信任,所以我会作为一个知识的灌输者而存在;还是因为不信任,老师才会按照传统教学模式上出一节节无趣,而令学生走神的课。有时想想,我也无形中扼杀掉了很多原本正打算感受这丰富多彩世界的“幼苗”。读到书中第131页到134页的例子,让我很有启发。下学期中,我想在教学上有如下的尝试。选择一节试卷讲评课,让学生先自由选择分组(分为两组:教师指导小组、自我指导小组),每一小组在正式上课前,都要先进行研讨,决定自己上课时要听或是分享的题目,课上45分钟利用前25分钟进行分组学习,后20分钟进行集体交流和共享。这是我大概的初步设想,具体实施起来还需要一个完整的规划。之所以会想到在习题课上有这样新的尝试,是想到了班级学生面对习题课那死气沉沉的氛围。中国有句老话,放在这儿再合适不过了“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每一个学生都是“完整的人”,而只有完整的人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这也就是我想尝试改变习题讲评模式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另外,对于班级管理方面,我也有了更完善的想法。作为班主任,我一直在犹豫到底应该和班级建立怎样的一种关系?之前,我一直处于一个该放手又不该放手的徘徊区,而现在我很明确,“我应该完全放手,也不应该完全放手”,我需要通过更多“讨论会”给大家提供帮助,而我又是班级中的一员,学生完全可以把我当成海底的“金箍棒”,最为班级安定的一根柱子,有着根基的作用,但也仅仅是跟柱子而已。

最后,我还想谈谈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学”这是每个学校都困惑的问题。书中也给出了我们一定的思考,“温馨”。一个充满爱,充满温馨的地方,总会令人向往,学校也是如此。书中第251页的小结令我感触颇深,每个班都会一两个小群体,由于各种原因,使得这些孩子自发形成了团体,也叫做“非正式群体”。以前的我总想着如何降低这些群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却从来没思考过,可能正是我对这些孩子的不够关心,使得他们“抱团取暖”,或许融入这样的小团体很简单,只需要爱就够了。

文章中的每一个观点,拿出来,或许我都能写出一篇完整的案例分析或是论文,但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粗略呈现,或许是心中所想太多,又或许是光读此书无法满足我内心对这些观点的论证。时间尚早,来日方长,期待下一本书的阅读,可以让我择其一想法,单独成文。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

站点统计:昨天访问: 4974 | 今天访问: 1545 | 本月访问: 76724 | 上月访问: 153206 | 访问总数: 2838580 | 文章总数: 2485

Copyright © 2018 gxqzx.jnjy.net.cn All Right Reaserved. 南京市江宁高新区中学 拥有所有版权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科学园龙眠大道与玉树路交叉口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