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江宁高新区中学!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型组织>>读后感>>文章内容
《自由学习》读后感(马丽)

发布时间:2020/6/1 17:10:56 作者:马丽 浏览量:1375次

        成为学习促进者

                   ——罗杰斯“自由学习观”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启发

【摘要】 在分析了《自由学习》的主旨内容的基础上,从创设有我课堂,设计恰当教学情境,今天教师的角色,提供有效资源等方面,探索了多杰斯“自由学习观”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启发。

【关键词】  自由学习观  教学启发

罗杰斯的《自由学习》一书,是他“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体现。自由学习要求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要求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参与性,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自由学习观要求转变师生关系,创设教学情境,从学问到问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效有用的资源等,对现代教育教学仍有积极意义。

一、《自由学习》的主旨内容

《自由学习》(人民邮电出版社)一书是罗杰斯的“以人为本”思想在教育领域应用的重要体现。罗杰斯认为,自由学习是个体基于自己内在的需求、愿望或兴趣等,自发或自觉地选择,并促使自己行为、态度甚至人格发生积极变化的学习。[1]

第一编“困难和机遇”,分析了当今教学面临的挑战,身为教师能展示真实的自己吗?第二编“课堂上负责任的自由”,学生的内心承诺、自我评价能转变为负责任的自由,管理者就可以成为促进者。第三编“为了教师”,教师要成为学习促进者,可以通过改进人际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他提出了构建自由学习的途径,要以人为中心。第四编、第五编、第六编从哲学和价值分歧理论和现实角度,再次分析自由学习实行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二、创设“有我”课堂

在《自由学习》中,罗杰斯认为学习可以分类,一类是重要的、有意义的学习,一类是无意义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是在运用某类知识的学习。更准确地定义有意义的学习,要看学生个体身心投入地程度,最好是自我主动投入,具有渗透性。我们不难发现,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营造出自由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参与性。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与学生学习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将真实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真实事例运用到课堂中,使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或者说正好边运用知识边学习知识。比如,在教学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生命可以永恒吗”一框时。为了让学生明白生命特性:独特性、不可逆性、短暂性、珍贵等,笔者设置了邀请学生画“生命轴”活动。要求学生在生命轴上标出自己生命中比较独特的年份、事件,然后学生自己到讲台前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其中有个学生讲到自己年幼时候身体不好,三个月的时候生病了,后来5岁的时候又生病了,还在医院里住了很久才康复的。通过这个分享,学生们自然能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时间的短暂,顺序的不可逆以及每个人的生命历程都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这个知识就成为了对自己生命的总结,这个学习就成为了有意义的学习。

三、从学问到“问学”

    《自由学习》中提及要让学生自由的学习,可以让他们面对各种与生活息息相关或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以求激发学习动机。在第三编“为了教师”中,罗杰斯说“在我看来,教学的作用被极大地高估了”.罗杰斯将促进学习与教育的目标视为一种过程,一种培养学习者的方式,一种我们作为个体学会生活之道。[2]

       虽然我并没有验证过“教学的作用是否被极大地高估了”,但是,我在教学中尝试着改变了我的教学——从学问到“问学”。传统的教学都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或教学大纲来开展教学,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比如,在教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学科七年级上册“增强生命的韧性”,八年级上册“关爱他人”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内容时,我都使用了“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课前由学生预习教材内容,以问题形式提出自己的困惑;教师课前整合学生困惑,根据学生困惑开展课堂教学。把与教学重难点紧密相关的困惑,重点讲解;与教学重难点无关的困惑个别解决,或者将其转化为与重难点相关的内容。正式上课时,将困惑展示给学生,由学生自己解决。可讨论可辩论可独立思考,教师参与其中。

比如,在教学“关爱他人”这课时候,有学生提出这样的困惑“我对同学的鼓励却被当成施舍”、“对于一个不知感恩的人,我还需要继续帮助他吗?”。这,已经不仅仅是困惑,而是学生发自心底的疑问,也是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在学生讨论中,有两个学生就“我对同学的鼓励被当成施舍”的话题展开辩论。甲同学说,你对别人的鼓励,确实很像是施舍。因为你成绩好,你每次鼓励别人的话,听起来都假惺惺的。其他同学附和。这位品学兼优的乙同学此时才明白了为什么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改正了缺点,完善了自己的个性,止于至善,走在了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路上。“对于一个不知感恩的人,我还需要继续帮助他吗?”,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最后得出几个可能:是否是我表达友好的方式不对?或许不是对方不知感恩,而是对方更想要独立自强?帮助他人要心怀善意,还应该继续帮助对方。

教材中的知识,有的时候不需要教,学生自学自读就能明白了领会了。“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在与人交往中的困惑,却不是仅靠“教教材”就能解决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学的作用确实被高估了。

我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更加适合复习中。

四、提供学习资源

“好的学习促进者应当尽量为年轻人提供适合他们的资源”,所有的儿童都需要学习资源来满足自身的兴趣。[3]教师要把一部分精力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资源。那么,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哪些可贵的资源呢?

1.一些影视资源。影视剧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有无法抗拒的魅力。选取的恰当,为极大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时,我选取了电视剧《小别离》中方朵朵与父母吵架的一段视频。在教学八年级上册“一般违法与犯罪”,为了讲清刑罚等知识,我们选取了《人民的名义》里最后的法院宣判。在讲“青春萌动”时候,我们选取了《致青春》片段。“青春飞扬”时,我选择了《疯狂动物城》里朱迪的誓言。

2.师生自己身上的资源。教师自己身上的资源,教师要善于讲述自己的故事,“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教师的现身说法让教学更有魅力。学生的故事,也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源源不断的资源。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的时候,我就提前搜集了学生及其家人的照片,可以使家居生活的,也可以是出外旅行的照片,但一定要合照,并把这些照片制作成视频。在整个教学中所有的材料都采用了学生及其家人的照片,起到了“一例到底”的作用。所以,整个课堂师生一体,一气呵成,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宪法及其他法律小册、时政资料。在教学八年级下册宪法专册的时候,需要多次翻开法律文本以求证相关理论或知识,这对于学生把握整本教材的脉络框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教学“宪法与普通法之间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时,普通法的第一条都是“依据宪法,制定本法”。口说无凭,打开刑法、民法等法律小册后,一目了然。这就增加了法律教学的可信度,有利于维护宪法的权威,理解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更加明白宪法至高无上的地位。

4.校外资源。思想品德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3] 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方面寻求资源,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或教材或自己已有的经验,教师必须要借助一些“外力”,比如家长资源、社区资源等。比如,在教学“爱在家人间”的时候,由于上课需要,我就邀请家长录制了一段视频——“我想对你说”。当孩子听到妈妈的话的时候,非常激动与感动,孩子的感恩的心完全被激发出来,加深了沟通,增进了情感。在教授“根本政治制度”的时候,我邀请了一位身为“区人大代表”的家长进入课堂、走上讲台,讲述人大代表的日常工作。通过聆听家长的讲述,学生很快能明白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为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我们身边,体悟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要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总结

学习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结果。为了成为学习促进者,帮助学生成为自由学习者,教师要尝试改变自己的角色,不再只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生的良师益友,还要成为教学反思者、不断学习者。教师还要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还要善于借用家庭、学校、社会的资源。只要你肯不断尝试,只要你愿意改变,一切皆有可能。

参考文献:

1.彭双惠.罗杰斯的自幼学习观及其当代价值[J].学理论,2018(9):190-192

2. 《自由学习》第三版. 卡尔.罗杰斯,人民邮电出版社.

3.《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

站点统计:昨天访问: 3326 | 今天访问: 3077 | 本月访问: 97844 | 上月访问: 3077 | 访问总数: 1902547 | 文章总数: 2148

Copyright © 2018 gxqzx.jnjy.net.cn All Right Reaserved. 南京市江宁高新区中学 拥有所有版权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科学园龙眠大道与玉树路交叉口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