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江宁高新区中学!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型组织>>读后感>>文章内容
《自由学习》读后感(毛慧玲)

发布时间:2020/6/1 17:03:36 作者:马丽 浏览量:1028次

浅议“以学生为本”观念下的教师角色

【摘要】“为了我们的学生”,是《自由学习》写作的宗旨,也符合当下我国教育改革“以学生为本”的要求。为了我们的学生,作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引路人——教师,我们应当在学校中展现怎样的形象?这个问题罗杰斯在第3章中给出了答案:展现真实的自己,在课堂上展现人性。

【关键词】教师、教师角色、学生主体

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技术岗位,通常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形象是严谨的知识传授者、严肃的秩序维持者、严格的考试执行者。这种刻板印象,束缚住的不仅仅是学生,也有从业的我们。这反映在我们和学生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接触——课堂中,就形成了呆板的课堂气氛,造就了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式。但是撇开这种思维定势,为何教师一定固执的维持无所不知的专家身份?正如《自由学习》中所提出的问题:“课堂是否能变成一个相互学习的地方:你向别人学习,别人也想你学习;学生向教师学习,教师也向学生学习?”(第47页)答案是肯定的。

一、做学生舞台的搭建者,而非夺目的表演者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12—18周岁),处于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之中。在这个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自由统一性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自信、忠于自我的品格。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给予他们思考自我、表达自我、展示自我的空间。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而提倡的线上教学,对于所有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于刚入职时间不长的新教师而言,内心更是充满了惶恐:线下真实的、面对面的教学,都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在全身心的沉浸于我的课堂之中,缺乏互动的、无法直面交流的线上教学,我要如何确保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参与其中?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实施语文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决定勇敢地作出一些改变。首先,我们打破传统班级授课制,以年级大课的方式进行统一直播,给予学生更广阔的交流平台,在跨班合作、弹幕互动中,学生们的思维相互碰撞,对于文本的理解有了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对于重难点的掌握速度也超过课堂预设;其次,我们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自由,甚至将整节课交由他们进行小组连线讨论、视频拍摄、后期制作,让他们根据所学的文本内容,进入个性化朗读、表演与写作。大胆的尝试也收获了喜人的成果,仅《卖炭翁》一课,我收到了来自学生与家长风格各异的表演视频共17个,后续进行颁奖与总结,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学习的浓厚兴趣。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心态的转变是巨大的。最初是紧张,处于学生们不想参与拍摄、无法运用剪辑软件、视频后期制作粗糙的担忧中;接着是慢慢收到学生作品时的欣喜;接踵而来的是震惊,一些平时在语文学习上并不突出的学生,在拍摄、后期等等其他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天赋和才能;最后是反思,自己在线下的教学中,是否因为种种莫须有的担忧而囿于传统,也让我的学生陷于窠臼,缺乏了展示个性与才能的空间?

相信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给学生,然后在聚光灯与幕布之后,用欣赏的眼光关注着他们,做好控场,或许才是教师之所为。

二、做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而非完美的传授者

《自由学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当时我已经成为我想要成为的人了——一个资源丰富的、会犯错的、充满人性的学习促进者”(第49页),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原因有三:

第一,为我指明方向。在所教授的学科上,我要始终做到有内容可以输出。时代迅速发展,信息和知识的更新也日新月异,只有做一潭活水,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这就要求我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的身份始终如达摩克利斯之剑,它给予了我教书育人的权利,也赋予了我充实自我的责任。

第二,为我点拨迷津。我始终害怕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出现错误,成为我树立权威形象的绊脚石,因此我的教学方式逐渐趋于保守,始终固执的坚守自己的舒适区。罗杰斯却唤醒我:教师也是个“会犯错的人”,不要害怕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你所遇到的问题和新知,也是促进你成长和学习的契机,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个人往往因为有一点小小的缺点,将来会变得更好。”

第三,为我指引道路。它明确的告诉我,我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教师,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是一个冷冰冰的教学工具?不,是一个充满人性的教育工作者。为此,《自由学习》中用很多篇幅向我们论证了充满人性、“以学生为本”不会破坏我们所担心的课堂纪律,影响我们所追求的教学效果。它是一种更“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影响,逐步在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交流之中,内化为师生关系的和谐,学生对教师、对课堂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喜爱。内在的感情共鸣,与外在的约束相比,更加能让教师收获职业幸福感与成就感。

上文提到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给予了学生个性化写作的机会,主题是“我的老师”。我们想在一个相对放松的时间段,倾听学生的心声,看看他们眼里的语文老师的真实面貌。收到的作业相当有意思,有与所学课文相呼应的“高新花木兰”的高度概括,有旁征博引的洋洋洒洒之作,也有一篇特殊的作业,上书四字:诡计多端。看到的第一反应是质疑,这是一个平时与我交流不多的学生,质疑之处在于自己是否因为过于严肃,以至于“塞忠谏之路”,他现在才勇敢地说出对我的不满。我选择以本次作业为切入口,与他进行一次深入的沟通。“老师,诡计多端是你课上教过我的‘贬词褒用’……有一次你生气,我从此就有点害怕,都不敢和你开玩笑……这次网课的过程中,感觉您给了我们更多的空间,让我觉得您可以亲近了,所以才敢交这样的作业给你……”听了他的解释,我震惊良久。一方面感叹于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之大,我要更耐心的去面对每一个学生,解决他们的问题;一方面欣慰于留给学生展示的机会确有作用,它让我看到了学生表现出的能力,也让我深入了学生隐藏的内心,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才收获了一个平时并不亲近的学生的肺腑之言。

放下束缚,转变身份,做一个资源丰富的、会犯错的、充满人性的学习促进者,或许真能收获一脉“海阔凭鱼跃,山高任鸟飞”的师生相得之谊。

教育的复杂性,也决定着教师身份的多样性。但秉持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至少能提醒我们一两点教师角色的基础:学生持续发展的促进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

站点统计:昨天访问: 4104 | 今天访问: 1390 | 本月访问: 64416 | 上月访问: 1390 | 访问总数: 1869119 | 文章总数: 2140

Copyright © 2018 gxqzx.jnjy.net.cn All Right Reaserved. 南京市江宁高新区中学 拥有所有版权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科学园龙眠大道与玉树路交叉口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