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江宁高新区中学!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型组织>>读后感>>文章内容
《自由学习》读后感(杨娟)

发布时间:2020/6/1 12:46:51 作者:马丽 浏览量:1179次

拿什么拨动你心中的那根弦?

                            ——浅议教师作为学习促进者前提下的师生关系

案例背景

这已经是我从事教师职业的第八个年头了,工作原因接触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先生的著作《自由学习》。罗杰斯先生在书中提到的很多观点我都有着强烈的共鸣,尤其是教师应该致力于成为学习的促进者这一基本观点,毫无疑问,影响教师成为优秀的学习促进者的因素有很多,我特别关注的是师生关系这一影响因素,因为师生关系的优劣往往能直接决定是否能够“拨动学生的心弦”。

在过去的7年教师职业生涯中,我自认为经营着比较良好的师生关系,唯一一次学生在课堂上当众让我差点“下不来台”的经历让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两年前的事了,虽然当时做出了自认为比较好的处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阅读了《自由学习》这本书之后,我对当时的情形和处理方式又有了更清晰的甚至是进一步的新的认识和看法。下面,我把当时的情形和处理方式如实的描述出来。

在按部就班的教学计划中,我发现复习课的效率比较低,于是我开始尝试一些方法来提高复习课课堂的效率,比如:全班分为8个小组,第一阶段小组成员独立完成教师下发的题库,然后在组长带领下讨论答案解决成员的疑惑,第二阶段抢答并根据教师要求向全班同学解说获得相应的分数,根据各小组累计得分评出一二三等奖。在几个班初步实践之后,感觉效果不错,同学们积极性非常高。

案例描述

“我拒绝参与!”在我宣布小组竞赛规则,全班同学都在认真聆听时,安静的班级里突然有人大声地说。

 我先是愣了两秒,因为我根本没有想到还有学生不喜欢竞赛式的上课模式,即使有不喜欢的学生也应该不会当堂给我难堪让我下不来台。然后仔细定睛一看,居然是一个平时很听话,从来没给老师添过“麻烦”的同学,学习上一直勤奋且踏实的男生,就叫他小凯吧。一团疑云笼罩着我的心头,火气也瞬间消了一大半,只是觉得一定要好好跟他谈谈心。于是在全班同学注视的目光下,我说:“小凯同学有点特别(目光先扫视全班,最后在他身上定住),下课时能不能到老师办公室聊聊你的想法呢?”这时的小凯明显有些局促,也许他正在后悔不该在课堂上这样“不给老师面子”。只听他轻声地说了声“好”,于是便有了师生间如下的对话。

师:说实话我非常吃惊,小凯,你反对参与活动,但我觉得你之所以这么说一定是有原因的,对吗?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点点头)我觉得参加这种竞赛活动很无聊,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参加的话我讲的话别人也不会听的,还不如不参加!

师:听你这样讲,我感觉是不是之前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发生过什么事,才让你有了这种想法?

生:以前小组讨论时,他们都不会听我的,我觉得有我没我都一样,我就像个透明人一样。

师:在你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能描述一下吗?

生: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是班委干部,老师让我负责班级卫生,我就很严格地要求大家完成打扫卫生任务,就比如擦玻璃,我觉得要擦就得擦得很干净,因为我觉得做任何事都要严格认真,可是他们却说有必要这么认真吗?真是烦死了!我听了心里非常难过伤心,我为了做好班委的工作,甚至还自己设计了表格来安排人员,最后我把表格撕了。

(小凯说到这里,明显有些哽咽)

师:拍拍小凯的肩膀,想哭就哭出来吧,我能理解那种感受,因为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这个身高1米7的大男孩就这样在我面前哭得不能自已,他才14岁啊,我有点心疼。给他递了纸巾,等待着他慢慢平静下来)

师:哭过之后,感觉好点了吗?

生:嗯,老师。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这个事情,我能理解你的出发点,想把事情做好是对的。

(小凯点点头)

师:你有没有想过,同学们为什么不听你的,是他们不想把事情做好吗?

生:应该不是,他们就是觉得我太严格了,没有这个必要,然后就很讨厌我。

师:那你自己觉不觉得自己很严格?

生:我觉得做事就应该这样,因为我爸爸就是这样要求我的。

师:你说说看,你爸爸对你严格要求印象最深的事情。

生:大概6、7岁时,爸爸让我跟着爷爷奶奶住在山上,那里条件不好,说是要锻炼我的意志,在山上除了爷爷奶奶,没有人跟我玩。我不想住山上,我想跟爸妈一起,可是我爸不让!

师:所以其实你也不想被严格要求,对吗?

生:嗯。

师:那在跟其他同学的交往过程中,同学们也是不想被太严格要求的,所以他们才会觉得不喜欢你,对吧?而且你也曾想改善这种同学之间的关系,只是苦于找不到有效的办法,才对同学间的交往采取回避的态度,在你看来,不参与就不会再次承受那种伤痛,不参与就相对安全,安静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也挺好的。

生:对,我就是这样想的,所以老师你组织的小组竞赛活动我不想参与。

师:好,我尊重你的想法,但是如果下次再遇到类似的状况,是否可以换个方式,今天你当堂拒绝我其实是有点生气的。

(小凯低着头,看出来有点后悔)

生:对不起,老师,以后不会了。

师:通过我们今天共同讨论分析,你应该也明确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你愿意为解决这个问题做一些尝试和努力吗?

生:我很想改变自己。

师:好,那我可以推荐你看一些书籍,同时你也可以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去跟专职的心理老师聊一聊,我相信老师会给到你更多的帮助。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你的心理有问题,而是你确实存在一些心理上的困惑,也想得到一些帮助。

生:谢谢老师,我并没有忌讳去心理咨询室,我想尝试一下。

案例反思

时隔两年,当我再次看待这次差点“下不来台”事件时,我想从处理得当和不得当2个角度来论述。

在教师作为学习促进者前提下,我认为我与小凯之间的师生关系处理得比较好的有以下3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其实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倡的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互动的三个要素,即:真诚、接纳、同理心。

一、在处理这一事件过程中,教师表现出“真诚”的态度。我与小凯的对话中,我明确地表示对于他的当堂拒绝做法我是有些生气的,但是更想知道他为什么那样做,只是表达生气这一情绪时选择的时机是经过思索的。这让小凯感觉到真实,同时也易于接受。“教师能否展示真实的自己?”这个问题曾经困扰我很久,特别是在踏入教师职业之初,很多的“老教师”(经验丰富的教师)都曾跟我传授过秘诀:一定要表现出一本正经的严厉的样子,这样学生就好管理了。但是,那样感觉并不好,甚至很累,因为每天都像带着面具在上班,直到下班再把面具摘下。改变是必须的,《自由学习》这本书给了我清晰的理论依据,让我坚信,在与学生的关系中,教师能成为一个真实的人。

二、对于小凯的行为(包括当众拒绝参与课堂竞赛和谈话中提及到的各种行为表现),教师表现出“接纳”的姿态。我能够意识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不能“一厢情愿”,自己觉得好的上课模式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承认了不同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并且做到了充分尊重并接纳学生的差异。就像这个案例中的小凯,他及时把自己的想法表达了出来,先不论这个想法是否正确科学,显然他在这种团结合作竞赛式的课堂模式中效率是很低的,如果强迫他必须参与其中,会对他的自主发展不利。而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像小凯这样的学生并不一定会有胆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就需要教师不遗余力地营造出“学生敢说”的、包容的、安全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学习的发生。

三、积极运用“同理心”,拨动学生的心弦。教师在与学生的谈话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善于倾听,有同理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做到真正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真诚的对话,以最少的时间发现主要问题,从而给学生以有效的支持,进而帮助引导其解决问题。在这个案例中,小凯同学有一些压在心底的“小秘密”,如果,教师一直以一种责问甚至愤怒的姿态谈话,他很难表露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教师能够试着每天对某个学生的言行做出非评价式的、接纳的和具有同理心的反馈,那么就一定会发现这种目前几乎不存在的理解具有巨大的潜力。

当然,在整件事情的处理过程中也有很多不当之处,同样是在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的前提下,我将不当之处概括为以下2个方面。

一、教师未能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作为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对待所有学生都要做到真诚、接纳和同理心。在该案例中,当我发现当众不给“面子”是所谓的“优等生”时,明显怒气减半,可以想见,如果换成是“后进生”绝不会有如此“待遇”。如果只是对自己喜欢的学生做到真诚、接纳和同理心,无疑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促进者。

二、本次事件之后,教师并未给学生提供持续的支持和帮助。毫无疑问,当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分析出问题所在时,如果教师不能很有把握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不能随意给出指导,而应该提供一些解决问题可能的途径供学生根据自身需要去选择。在该案例中,小凯遇到了“不能与同学很好地合作”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由于缺乏相关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可以根据小凯自己的意愿,推荐他做进一步的心理咨询,从而得到更专业的帮助。但是,教师并没有持续地跟进小凯的后续言行活动,这是非常遗憾和可惜的,尤其是当小凯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挫折又无法向别人求助时,教师的关心和主动提供帮助显得尤为重要。小凯尝试去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而且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学习,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学习促进者显然并不合格。

一言以蔽之: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唯有真诚、接纳和同理心这三个法宝,才能真正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好地促进学习的发生。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

站点统计:昨天访问: 3434 | 今天访问: 1016 | 本月访问: 63103 | 上月访问: 67227 | 访问总数: 3343394 | 文章总数: 3065

Copyright © 2018 gxqzx.jnjy.net.cn All Right Reaserved. 南京市江宁高新区中学 拥有所有版权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科学园龙眠大道与玉树路交叉口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