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学习》读后感(张敏)
发布时间:2020/6/1 12:08:09 作者:马丽 浏览量:1246次
网课有自律可言吗?
--探索网课环境下教师的“有所不为和有所为”
【摘要】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许多教师跨界做起了网课主播,网课是一把双刃剑,给从没有线上教学过的教师带来不小的挑战。本文拟从当下网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入手,对网课环境下教师的“有所不为和有所为”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网课 有所不为 有所为
庚子年春,新冠肺炎突至,全国各地延迟上学,网络教学(以下简称网课)应运而生,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教学,教学形式发生了改变,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仍然根深蒂固。纵观当下形式丰富网课,教师们看似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十八般武艺,仍是换汤不换药,实际的教学效果不佳,许多教师将原因归结于学生在网课环境下缺乏自律,更有不少家长、教师纷纷感叹:网课没有自律可言!实际上,网课环境下真的没有自律可言了吗?本文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线上教学的教育乱象以及出现的一些问题,探索网课环境下教师的“有所不为和有所为”。
一、网课是一把双刃剑
(一)网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从网课主体看教师权威至上。一节网课从备课、上课、课后反馈主体都是教师,教师会不自觉地把学生牵引到自己的教学目标上,一味地要求学生配合自己的教学,却不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参与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下意识地把自己的要求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真正的学习需要。甚至是教学评价环节也是重教师评价轻学生评价。
2.从网课内容看偏重知识传授。在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开学时间一再延期的时候,许多学校慌了,特别是初三和高三的教师,把网课看成了弥补所遗失的传统课时的一种方式,网课内容也与传统教学一般无二,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影响不大,但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则会渐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3.从网课过程看缺乏师生互动。要想保证网课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参与度很关键,这一点与传统课堂是一样的。然而与传统的课堂面对面不同的是,网课教师面对的是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堆APP,看不清每个学生的情况,也不知镜头对面的学生是否真的参与了,有时还受到地域、网速等影响,与镜头前的学生实时互动着实困难。
4.从网课结果看自不自律差距大。信息化时代,马太效应下,弱者越来越弱,强者越来越强。即使是面对同样的网课、同样的教师,自律与不自律的学生差距会逐渐加大。因此,网课期间,教师还要在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自律上下功夫。
(二)网课相较于传统教学的优势
1.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传统课堂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固定的课堂里接受知识,获取知识的渠道、来源比较单一。而只要网络设备支持,网课便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可在任意时间、空间开展网课,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资源利用率大大增加。
2.资源丰富。为了更好地组织“停课不停学”,教育部和各级教育部门都积极审慎地提供了充裕、完备、优质的学习资源,如我省就组织优质教师资源开放了金陵名师空中课堂,这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项很好的福利。
综上所述,网课对于大多数学生和教师是一个新生事物,尽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下网课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但在数据化、信息化时代已然到来的今天,网课面临的更是机遇和挑战。
二、网课环境下教师的有所不为
不要过分干预学生的选择。许多教师对学生居家学习不放心,担心学生不自律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往往手伸得过长,通过视频监控、每日打卡等形式严格规范学生的作息,监管学生每日的学习生活。且不说这类行为是否侵犯人权,单从自律的培养这一角度而言,自律是指作为一个人认识自我、知道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自律不应当是强制性的,而应该是随着时间和各种经验的积累而逐渐形成的。这就意味着,教师过多的干预培养的是强制性自律,也是一种变相的他律而非真正的自律。
不要依赖于网络资源。为了最大程度地帮助教师和学生在假期里“停课不停学”,顺利向开学过渡,教育部门开发了很多优质网课供教师和学生参考学习,网络上各种教育机构也及时开发了不少网络课程。然而对教师而言,这些网络资源拿来就可以用了吗?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要因材施教,没有一种单一的网课是适应所有的学生的。因此,教师要有一双慧眼,有选择地、谨慎地、选择网络上的优质学习资源;笔者所在学校在实施网课前曾经大面积地在全校做过一个调查,有部分学生家中没有网络,缺少网课必备的设备,如果依赖于网络资源,这些学生如何在家中“停课不停学”?
教师不可过分依赖于网络资源,鼓励教师们根据本班级情况和学生一起开发适应本班学生的教学资源。指向特定的班级、特定的学生,注重问题聚焦,注重问题化、情境化、趣味化。
三、网课环境下教师的有所为
要在适当的时候及时出现并给予专业的指导。
(1)真实了解每位学生的发展需要。在开展正式网课前,教师应当做好充分的摸底调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情和学习需要,对于部分学生存在独特问题、个性需求,教师还需要对其“私人订制”。网络上有一则新闻,一个小男孩家中没有网络,只有奶奶的一部老人机,教师每天打电话给小男孩布置任务、答疑解惑,这就是体现了教师教育智慧的“私人订制”,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以人为本。
(2)恰当选取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假期里的效率不如在校的效率,教师要早做好心理准备,不要抬高希望;假期里学过的知识开学后并不代表就不学了,不要一味地传授知识、赶进度。对与已有的知识,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巩固,对于下学期要学的新知识,教师可以转变策略,侧重于学习方法的指导。除了书本上的知识,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了解事实,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结合此次疫情,将一些适合研究的社会话题和本学科联系起来。
(3)培养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卓有成效的线上教学, 一定伴随着学生信息素养增强和信息化学习能力提升的附加效能。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对知识进行采集加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学习交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同伴互动、师生互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假期里带领八年级的学生一起阅读时就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制作阅读分享的短视频,将看过的书制作成美篇,利用网络平台在线开展《傅雷家书》的“线上座谈会”,
这种信息化学习的能力不仅适用于疫情期间的网课,也适用于疫情过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在适当的时候及时退出并给予自由和信任。
(1)给予自由,允许学生选择。罗杰斯在《自由学习》中把自律描述为选择、时间管理、设定目标和优先顺序、相互帮助和关心、倾听、确立课堂上的社会结构、成为和平使者以及相互信任等等。这当中自律形成的前提是使学生融入到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假期里,教师不妨尝试变教师传授式学习为引导学生“自我指导式的主动学习”。笔者在假期里就做个一个大胆的尝试,给予学生一周左右的时间自主学习,将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组名、口号等由小组成员讨论决定,一天里什么时刻、要学习什么内容,小组成员之间彼此互动商量,教师仅在必要时候出现帮助小组成员解决问题,其余时刻退出。尽管目前看不出效果,但从长远的眼光看,学生成长在一个可以自由作出选择的环境中,他的个性能够得到彰显,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2)给予信任,允许学生犯错。特殊的疫情,特殊的网课使得教师管理学生也面临特殊的挑战。在正式上网课的第一天,笔者就遇到了不小的挑战,有的学生迟到,有的学生网络有问题导致课堂“进进出出”,有家长反映学生一心多用,一边上网课,一边吃零食、聊天,做别的事情;在正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天,笔者也遇到了一些麻烦:有的学生学习缺少规划,有的学生离开了教师的监管,学习松懈,有的学生游戏时间明显增长。教师面对是一个个个性鲜明、有独立思想的鲜活生命,他们受到的家庭教育不同,成长的环境不同,知识的储备不同,学习的能力不同,犯错误是正常的,无可避免的。教师要做好心理准备,以更加包容的心态面对学生的错误,以充满智慧的手段转化学生的错误。犯错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冷静分析原因,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种环境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学生的合作伙伴。
(3)开放多元,允许多种评价。传统教学的评价往往是以教师评价为主,忽视了学生主体的感受。网课期间,评价方式应当开放、多元,教师的评价要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而非学习结果的评价,以鼓励学生为目的,建立学生的自信。此外,还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将学生自我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家长的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结合。笔者所在学校数学老师在年级里开展线上数学解题能力大赛,让学生自己解题、自己讲题、自己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生物老师开展在线辩论会,辩论的结果也不由老师决定,由全体同学投票决定;学校让学生自我评价假期里的居家学习生活表现,自我评选“生活自律奖”和“自主学习奖”,学生在此基础上还讨论决定了适合自己班级的特色奖项。
一场疫情使得许多事情不得已按下了暂停键,虽不能像白衣战士那样救治病人,但人民教师依然有自己的战场,教师的战场在课堂。特殊时期,教师应当运用智慧,挥舞手中的魔法棒,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人为中心,适时、适度地调整教学手段,这样网课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秦岭.线上教学的“为与不为”[N].战疫特刊·在思,2020-3-11(03)
【2】卡尔.罗杰斯.自由学习[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227-237
【3】崔晓虎、闫冬梅.论新课程背景下如何重构教学评价体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7):62-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