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江宁高新区中学!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德育管理>>玉树书香驿>>文章内容
被科举异化的读书人
—— 《儒林外史》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5/6/20 8:48:43 作者:张安娜 浏览量:35次

被科举异化的读书人

                                             ——  《儒林外史》读后感

《儒林外史》中那些可笑又可悲的读书人形象,初读时惹我发笑;可细思却如芒刺背——他们的疯魔与扭曲,竟在历史深处映照出令人悚然的现实:一种制度对人的无形吞噬与异化。

书中的范进,半生落魄,一朝中举竟欢喜至癫狂发疯。众人急中生智,用胡屠户的一记耳光才唤醒他的神智。这荒谬情节,正是科举制度下“学而优则仕”对人心灵深刻扭曲的生动写照。范进将全部生命寄托于功名之上,一旦侥幸得中,那久被压抑的欲望与希望便如洪水决堤,瞬间冲垮了理性的堤坝。而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根手指不肯咽气,只为灯盏里多燃了一根灯草,吝啬到如此境地,生命的光辉竟被一盏油灯彻底遮蔽。还有那王玉辉,竟鼓励女儿去守节殉夫,女儿自尽后他反而仰天大笑“死得好!”——这般冷酷的悖逆人伦,正是被程朱理学僵化教条彻底吞噬了鲜活人性之后的冰冷灵魂。

书中一幕幕荒诞剧,皆由那时代科举制度一手导演。读书人将寒窗苦读视为博取功名的唯一途径,最终被功名利禄所异化,成了功名的奴隶。当吴敬梓笔下的人物周进撞号板、王惠盘算“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时,这些形象已不是单纯个体,而成为了那个时代被制度压榨、被功名异化的典型符号。

从古至今,某种制度对人的异化从未真正消失。范进式的癫狂、严监生式的吝啬、王玉辉式的冷漠,在现代社会依然可见其变体——如今天那些唯分数是图的学生,那些被应试教育磨平棱角的孩子,那些被“成功学”绑架的疲惫灵魂,何尝不是“新范进”?他们挣扎在另一座“科举”的牢笼之中,只是考试题目变了,对“功名”的迷醉与异化却如出一辙。

掩卷而思,书中那首醒世之词:“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此语警醒我们:人生价值,岂能仅系于外在虚名?吴敬梓笔下王冕那样“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清醒者,才真正保留着灵魂的完整与自由。

《儒林外史》的伟大,在于它用一支利笔刺穿的不只是清代儒冠,更刺穿了所有时代套在人心上的无形枷锁。唯有在功名利禄之外找到生命安放之所,我们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而非被制度异化的傀儡。

                                                    张安娜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

站点统计:昨天访问: 3578 | 今天访问: 1768 | 本月访问: 1768 | 上月访问: 101689 | 访问总数: 3535496 | 文章总数: 3148

Copyright © 2018 gxqzx.jnjy.net.cn All Right Reaserved. 南京市江宁高新区中学 拥有所有版权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科学园龙眠大道与玉树路交叉口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