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世界的生命赞歌
——读《昆虫记》有感
发布时间:2024/9/12 14:19:25 作者:琚紫萱 浏览量:20次
微观世界的生命赞歌——读《昆虫记》有感
江宁高新区中学 八(8)班 琚紫萱
以前提到虫子,我脑海里蹦出的词大多是“讨厌”、“害怕”甚至“恶心”。但读完法布尔的《昆虫记》,我的整个看法被彻底颠覆了!这本书仿佛为我戴上了一副神奇的“科学放大镜”,让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如此着迷地窥探到了一个充满智慧、温情、奋斗甚至狡黠的奇妙昆虫王国。
法布尔爷爷真是太了不起了!他不是关在实验室里的科学家,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像个最耐心的侦探,趴在草丛里、石头下,用眼睛、用心去“跟踪”那些微小的生命。他笔下的昆虫,不再是面目模糊的“小东西”,而是一个个有名字、有性格、有故事的“邻居”。
我惊叹于昆虫世界的智慧与精巧:看那“天才建筑师”蜣螂(屎壳郎),它滚粪球的本领简直是一场力与美的完美结合,为了后代能吃到新鲜食物,它不辞辛劳,那份执着让人敬佩;听那“夏日音乐家”蝉,在地下默默蛰伏数年,只为在阳光下歌唱短短几周,它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厚积薄发”;还有那“慈爱的保姆”母狼蛛,用生命守护着卵囊,小蜘蛛出生后甚至会爬到妈妈背上旅行…… 原来冷酷的外表下,也藏着如此温柔的母爱!当然,也有“狡猾的猎手”螳螂,它的“祈祷”姿态下暗藏杀机;有团结协作的蚂蚁,它们的社会分工精细得令人咋舌。
但《昆虫记》给我的震撼,远不止于这些奇妙的知识。法布尔爷爷教会我最重要的,是一种态度——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以及对真相的执着追求。
他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为了弄清一个小小的现象,比如萤火虫怎么给蜗牛打“麻醉针”,他可以反反复复做实验,不厌其烦。这让我明白,真正的科学发现,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细节里,需要无比的耐心和专注。
他有对一切生命的好奇与平等心。 法布尔从不因为昆虫渺小就轻视它们。他写圣甲虫,写蝉,甚至写“人人喊打”的蟑螂,都充满了理解和尊重。他让我懂得,每一个生命,无论大小、美丑,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独特的生存之道,都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敬畏,因为生命本身就是奇迹!
他还有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不盲从书本上的结论,而是坚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实验去验证。这种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对我们的学习乃至做人,都是无比宝贵的财富。
读完这本书,我再看到草丛里跳动的蚂蚱、花丛中忙碌的蜜蜂,甚至墙角爬过的蜘蛛,感觉都完全不一样了。我不再轻易地驱赶或害怕它们,而是会带着一份好奇和敬意,试着去猜想:这个小家伙在忙什么呢?它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法布尔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比想象中精彩一万倍的微观宇宙。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昆虫学的经典,更是一首献给所有微小生命的赞歌。它告诉我们:世界之大,奥秘无处不在,即使是最不起眼的角落,也蕴藏着惊心动魄的戏剧和令人惊叹的智慧。它点燃了我探索自然、尊重生命、追求真知的热情。我想,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吧——它能彻底改变你看世界的眼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