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命本身寻求专业发展
记著名学者、诗人张文质来校讲座
发布时间:2019/4/17 9:44:00 作者:杨娟 浏览量:1606次
四月,暖风拂面,桃红柳绿。四月天,清新婉约,纯净透明。四月清和雨乍晴,绿荫一雨浓如黛。最是一年好风景,花开时节恰逢君。
在令人沉醉的四月里,高新区中学全体教师以及南外方山校区的两位老师有幸聆听了著名诗人、教育学者,张文质老师题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与生命成长”的讲座。
张老师多年来致力于“生命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长期植根于中小学课堂,推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创办了1+1读书俱乐部,推广1+1式的读书理念。
未成曲调先有情
首先,我校芮火才校长致欢迎词。芮校长简单的话语一结束,张文质老师就开始了他的娓娓道来。他认为芮校长,是一个有“独立见解、理性态度、建设性的、温和的、专业的”校长。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整个演讲只用了两张PPT,整个讲座围绕着“理解力、复杂性、平衡力、接纳、认同、承受、自我变革、积极生活、建设者、童年、威权体制”而展开。在看似随意实的话语里,似乎都饱含非常深刻的道理,总能引起所有在座老师的深刻思考
“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是需要耐心的,如果早起过度投入,就会影响后续发展。如果只关注眼前的离异,就很难有长远的发展。
“教育要让生命在场”。知识经过情感的加温会变成有生命力的东西。所有的学习都是自我学习。生命是复杂的,后天对生命的影响。对学生的研究,要基于对生命的研究。
“教师的幸福感”。要在教学中寻找一种平衡力,“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接纳学生接纳自己,学会放过自己;认同感会提升幸福感,以建设者的态度对待生活,不要期望受教育者按照你的期望发展,它是有无限可能的。
“原生家庭的影响”。人都有文化自卑感,自卑也是生命的一种状态。命有正向的,也有负向的。
“做有智慧的教师”。对学生要多鼓励,鼓励是最有建设力的。教师要运用经验对学生的某些优势保有敏感度。教师要有独特之处、一技之长,教师的优势会转化为学生的优势。
听者的感悟
张老师的声音并不高亢,语调并不激扬,但似乎内附魔力,或引起教师们思考,或引起教师们微笑,或引来教师们一阵赞叹。有的教师在沉思中点头,有的老师在奋笔疾书,有的老师不时的拍摄着……
愉快的事件总是过得飞快,转眼间一个小时过去了。芮校请有疑惑的老师与张老师进行互动交流。我校蒋老师、杨校、马老师就自己的理解与思索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张老师均给予解答。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学识、阅历等各不同,一场同样的讲座给大家的带来的感受也是不同的。讲座虽然结束,但老师们仍在津津有味地议论着讲座的内容。无不感叹,学者的高度源自教育学、心理学、哲学。“学海无涯,而知有涯”,教师们深深地感到自身知识的有限,学习的无限,当用生命的视角去对待教育,成为不一样的自己。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许多,早已留心间。无他,唯觉“手挽溪风”绝佳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