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三月教学反思(何申)
发布时间:2024/4/9 17:26:49 作者:何申 浏览量:619次
《电功率》听课反思
何申
在初三物理乃至整个初中物理的教学中,电学部分是最令物理教师头疼、最困惑的地方,也是学生感到最“难”的一部分,没有之一。期中最最难得要数《电功率》了,因为《电功率》这部分公式之多,变化之频繁,理解之抽象,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起来,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许多同学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不知使用哪个公式。为了让初学的同学很快掌握这些公式的运用,应该对这些公式进行归纳、总结,特别是要对这些公式适用条件搞清楚以便加以区别。以下是对这些公式的运用进行归纳、总结并举例说明。
概念理解。
首先就是概念理解的问题,关于电功的概念,书上是这样给出的,一段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课本中也给出了这样的提示,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用电器就消耗了多少电能。后面的好理解,但是前面说电流做功,很多同学都不理解了。前面力学做功指的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叫做功,这里电流是力吗?移动了吗?那么我在上课的时候就尽量一带而过,重点强调电能的转化或用电器消耗电能,或许学生要好理解一点。
· 对于推导公式的应用。
电功率的定义公式为 P=W/t,代入电功计算公式W=UIt,即可得到P=UI,结合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公式I=U/R,就得到P=U2/R或P=I2R,这样算上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就有四个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即P=W/t,P=UI,P=U2/R,P=I2R,这样一来,学生势必会头疼,不知道该用哪一个,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果是在做题中遇到直接给出了数据的题目,比如说,某一段导体电阻R=20Ω,用电流表测得通过其电流为I=2A,问其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这样的题目,学生们一看就知道用P=I2R,这个倒不难。
主要是分析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问题,这个问题难倒了一大片学生,包括一些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比如说,有两盏额定电压相同小灯泡L1和L2,他们的额定功率大小为P1>P2,当把他们串联时,问他们的实际功率大小怎么样?此时学生就根本就无法理解,为什么L1的额定功率比L2的大,而串联之后L1的实际功率就比L2的大呢?
我一般是这样跟他们讲解的,先从额定功率的概念入手,告诉他们额定功率指的是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如果低于或高于额定电压的话用电器都不能正常工作,灯泡不能正常发光。然后找出串联电路的特点,如电流处处相等。然后教他们怎样选择公式进行判断,如此题,通过L1、L2的电流相等,因此选用含有电流的公式进行判断较好,如P=I2R。
为了能让学生更自如的运用公式,我和同学们一起总结了这样的一些方法:
(1).P=U2/R适用于:①并联及U一定的电路中常用; ②由电器铭牌求电路电阻; ③由电器铭牌求实际功率。
(2). P=I2R适用于串联电路,I及一定的电路中的电阻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