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3月教学反思(王森)
发布时间:2023/3/27 13:52:00 作者:王森 浏览量:885次
让真实问题演绎课堂精彩
——以《增强生命的韧性》为例
王森
一、课堂教学与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教学中老师如果没有对教材、情境等教学资源的深度挖掘、理解和思考,课堂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考的能力,更难以达到学科育人的功效;当然只有老师的思考和理解还是不够的,课堂教学的载体更重要的是来自学生的问题,来自学生们的真实问题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老师辅以必要的帮助,课堂教与学便“活”起来了,课堂也便会精彩起来。可见,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问题是实现师生和生生对话的基础,课堂教学也会以真实问题而精彩。
二、真实问题的精彩
在校内开设了一节关于《增强生命的韧性》公开课。为了这节公开课自己做了大量准备,也对这节课进行了深度思考,设置了一些情境,预设了一些问题,虽说问题有梯度和深度,但总感觉不够真实,为此对学生对这课的疑惑以及自己生活中与此相关的困惑进行了调查,不成想,正是学生们的这些问题成就了本堂课的精彩。下面是学生问题的两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
下面这一问题来自于课前搜集的诸多问题中的一个,笔者进行了整合。这一问题是部分学生目前面对学习、生活挫折的真实感受。
问:如何对待学习生活中的不如意,你又是如何战胜的?
学生回答:首先,要认清自我,然后怀着一颗无畏之心去面对所有困难,不撞南墙不回头,撞的头破血流也要越过这南墙。不对外界的质疑而动摇自己的内心,拼了命的向前冲。
学生这一对待挫折的认知冲突引发全班同学的谈论,学生们争先恐后发言。王同学首先发言说很赞同这一观点。作为老师的我这时没有做出评价,而是让其他同学继续来对这两位同学的观点来发表看法,这时不同的观点出现了,李同学举了一个例子,说到:“马拉松比赛中,参赛选手中途身体不适,他是继续比赛,还是终止比赛”,她强调生命是第一位的,没有生命,也就没有其它了,这位同学用例证质疑刚才两位同学的观点。一位同学讲到我们要正确对待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在战胜挫折这个问题上也是一样,还是要参考他人的意见,借助外在的力量。在几位同学发言后刘同学归纳说到:“面对困难我们能够战胜它们时,我们要勇敢的战胜它,当我们暂时还战胜不了时,我们可以选择暂时回避,积蓄力量,再次启程也是明智之举。”当我讲述“无腿勇士”夏伯渝登珠峰历经几次才成功登顶的故事后,同学们说勇士的韧性让我们大家钦佩,我们全体师生在同学们的质疑、讨论、归纳以及老师的评价中达成了共识:面对挫折,我们应选择成为一名挑战者,然而选择挑战,并不等于“永远不能放弃”,有时候,勇敢的“放弃”,积蓄能量、审时度势、再次挑战,是更明智的抉择!同学们对来自于自身真实问题参与度很高,课堂讨论的很精彩,总结归纳的很精彩,同学们对增强生命韧性的理解也更全面了,认识更加深刻,达到了学科育人的目的,这才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追求的精彩课堂,能达到育人作用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
【片段二】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遇到挫折是普遍现象,那学生自然也是如此,于是我在备课时预设了互助战挫折这个活动,学生帮助学生,帮助者有成就感,被帮助者也能培养感恩之心(学生可以匿名写出自己的挫折),学生真实的体验更能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问:请把你的挫折写下来(可以是学习、交友、亲子冲突等方面)交给你的同伴,请帮助他(她)提出战胜挫折的方法。
答:1.我每次小测验考得都不错,心想这下期中考试可以拿着满意的分数“甩”给爸妈了,结果……唉!真“丧”!
2.父母不让我与现在的好朋友玩耍,还隔三差五地上我的QQ、微信,经常批评我,让我对自己都快没有信心了。
3.演讲比赛,我与好朋友同台竞技,但我落选了,我特别苦恼!
4.父母亲关系不融洽,经常在家里吵架,作为女儿的我该怎么办呢?
课堂中同学们写出了很多学习、生活中的挫折,搜集来的问题,有的问题是同位互助解决的,也有小组内互助解决的,也有同学自告奋勇去解决其他同学问题的。上述列举的第4个问题,有不少同学针对此问题提出了真知灼见。小刘同学说:“融洽的家庭关系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作为儿女要体谅父母的辛苦,同时作为家庭的一份子,要担负着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作为女儿可以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等开开家庭会议,家庭成员间过生日的特殊日子里和家人共度美好的时光。”小李同学又说到:“我们平时最开心的莫过于得到别人的赞美,那父母同样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经常赞美自己的爸爸妈妈,让他们心情愉悦,夸夸父母做的饭好吃,体谅父母的辛劳,也同样会让家庭和谐。”我说到:“同学间的互帮互助成就了我们这样一个优秀的集体,同学们的处理问题的技巧彰显了大家的智慧,我为同学们点赞。”同学们的困惑同学们热心解决,这就源于困惑的真实性,在生生合作解决自己问题的同时,无形中培养和强化了同学们的道德修养、责任意识,塑造了同学们的健全人格,达到了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课后,听课老师评课时对于本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只有基于学情而又高于教材和学情的教学情境和教学设计,才会让课堂精彩起来,才能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
三、基于课堂的教学反思
1. 问题的价值
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精神的能力,学生能不能提出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课前有没有预习和独立思考,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的问题再生成新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真实的问题和深度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习中没有问题也就没有了思考;思想是一个人对世界、人生等与众不同的看法,其载体就是独特的问题意识和对问题独特的认识、解答和表达,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涵养学生思想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从而能够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2. 真实的问题怎么来
既然课堂因为真实的问题而精彩,那真实的问题从何而来呢?问题可以来自预习的疑惑,预习可以从所学知识与单元知识以及整册知识的关系,所学课时知识内部之间的联系,概念的内涵以及外延;真实问题还可以从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尝试中的困惑以及和现实生活的冲突中发现,上述课例中学生提出的对待挫折即使撞的头破血流也要勇敢的向前冲,就是认知的冲突,这些认知冲突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问题也可以来自老师,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质疑同学的观点,形成认知冲突,从而产生深度问题;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需求以及教学重难点进行整合,整合出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同时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境,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从而形成新的问题。
3. 怎样解决问题
问题有了之后,那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呢?上述课例有的问题比较简单笔者都是让学生独立探究来解决的,有深度的问题是让学生互助或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的;学生在解决深度问题遇到阻碍时,教师要善于提供适切的帮助,比如教师根据解决问题的进展和程度进行追问来肢解问题的难度,还可以提供必要的情境来引导学生,必要的时候参与小组内的讨论来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支持和指导。在解决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争论和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要鼓励学生自圆其说,同时鼓励学生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质疑,教师这时候尽量不要做定性的评价,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时要围绕教学目标适时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自行解决,最后可以让小组合作总结提炼解决问题的结论。
教学方式方法多种多样,选择何种教学方式都离不开真实的问题和有深度的问题,课堂因为问题也会精彩起来,同时这样的课堂也最有挑战性,这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智慧以及思维方式也要随之提升和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