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表达回归实践
发布时间:2018/11/13 7:34:10 作者:张言希 浏览量:2203次
让教育表达回归实践
--记黄伟老师到我校开设菜单讲座
今年我校点了黄伟老师的《回归实践的教育表达》,黄老师11月8日如约前来。黄老师一到,我校杨正奎校长就召集全校全体教师到二楼中会议室集中听讲座。
黄老师从一篇博文评论开始了讲座,提出大多数老师都具有的三个困惑:怎样的专业生活是值得过的?2.教育科研与考试成绩具有一致性吗?3.感觉没什么可写的,有时想写,但又写不出来,怎么办?接着黄伟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他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章,以及人大复印索引资料。这些文章的发表,让在座的老师无不佩服,无不赞叹。接下来,进入讲座正题。黄老师的讲座分为三大块:为何表达、如何表达、教学成果表达中应具备的意识。提出教师专业成长分为如下四个历程: 学徒工——临摹、;教书匠——熟练; 经师、人师、导师——个性、风格; 教育家——思想、主张、体系,提出教学表达的路径可以有课堂研究、教材研究、考试研究等,还提出听课要“听其声”、“观其形”,尤其提出公开课“人即是课,课即是人,人创造课,课也创造人!上课,从优秀的公开课到优秀的家常课,于我们而言,获得的不仅仅是荣誉,更是修养、学识、经历以及更为重要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我校老师纷纷表示受益良多,尤其是最后板块“教育表达应具备的意识”,为很多老师的教育表达,为老师们的教科研之路指点了迷津。多位老师也表达了听讲感受。如我校某老师说“从形而上就是教育智慧,也就是要在课堂上处理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要有教育智慧,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将话题引向深度,使课堂更有高度”。某老师说,基于问题的研究,是她今年申报的区级课题,特向黄伟老师探讨了问题意识方面的相关研究。两位年轻的老师也向黄伟老师当场提了一些自己教学教研中的困惑,能得到老师的亲自指导,很受鼓舞。
更多老师要求把讲座PPT留下来,回去好好消化吸收。
回归实践的教育表达,让教育表达回归实践。只有在实践中一步步脚踏实地去教学,去积累,去思考,去历练,去挖掘,去探讨,方可拥有个人的教育哲学,才能实现从教书匠到人师的完美转变。
(由马丽老师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