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市江宁高新区中学!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型组织>>教学反思>>政史地心组>>文章内容
十月教学反思(王森)

发布时间:2021/11/22 13:00:57 作者:王森 浏览量:840次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利用好学生的认知冲突是提升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路径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认知失衡发生于平衡和不平衡过程中,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即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和同伴、教师认知以及书本知识等之间的碰撞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新的认知,在这一过程教师从课前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看法中获得建构课堂思维火花的发力点,这样的的课堂才是适应学生发展和真正有生命力的课堂。

记得上学期开设了一节《增强生命的韧性》公开课,课前调查学生对挫折的认识、困惑以及结合自身的事例是如何对待挫折的,笔者的课堂试图呈现的情景是学生的真情景,提出的问题是学生的真问题,在课堂前测中,学生们对战胜挫折的态度既具有一致性又具有差异性和冲突性,有的孩子认为对待挫折就要勇者无惧,勇敢战胜,这个问题引起笔者的思考,韧性应该是能屈能伸,这个问题在课堂上讨论、让孩子们发表各自的见解,应该是本节课思维含量的提升点,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认知,而这些新的认知帮助孩子优化自我的价值观念,同时又会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实践,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于是在本节课授课的过程中笔者针对孩子们面对挫折的不当理解引发课堂“冲突”,孩子们思考、讨论、辩论都是在围绕解决自身的认知冲突而展开的,针对小组内同伴所遇到的挫折,同伴间就如何战胜这一挫折给予了可操作性的建议,课堂上80%的同学能积极发言,看到了因为自己而能够帮助别的同学洋溢出灿烂的笑容,孩子们在同伴互助中受益匪浅。老师的善于调查和捕捉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师的适时引导和点拨,利用同伴的经验和认知是一堂富有思维含量课堂的基本路径。

二、善用建构主义理论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力抓手

同学们学习和探究《促进民族团结》这课时,怎样突破为什么要促进民族团结和怎样促进民族团结这两个子议题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两道难题?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从原有知识和经验催生新的知识,通过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等建构新的知识,也就是通过这些方式解决新的问题。在同学们学习和探究《促进民族团结》这课时,笔者把探究的任务分小组布置下去,以贴近同学们的具体情境,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利用原有的知识(甚至是跨学科的知识)以及学生对现实社会的了解,按照时间(历史-现在-未来)和(国家-个人)的思维角度,组织学生探究为什么要促进民族团结,这样学生也就更容易建构为什么要促进民族团结这一个知识点了。对于怎样促进民族团结,要求学生用同样的思维方法(从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角度),整合学生现有的资源,教师的引导点拨,有效突破这一教学重点。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

站点统计:昨天访问: 3610 | 今天访问: 533 | 本月访问: 61557 | 上月访问: 120294 | 访问总数: 1986554 | 文章总数: 2166

Copyright © 2018 gxqzx.jnjy.net.cn All Right Reaserved. 南京市江宁高新区中学 拥有所有版权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科学园龙眠大道与玉树路交叉口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